电信完成物联网单栈试点部署
(易欢)随着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发展IPv6对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产业各方的努力下,我国IPv6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IPv6 “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在这其中,三大运营商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中国电信:云网端到端IPv6改造基本全面完成
7月12日,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北京市IPv6重点实验室主任解冲锋表示,中国电信从2003年开始推进IPv6工作,大力推动技术研究,现网试点和规模部署,获得各方好评。“目前中国电信已建成端到端畅通的IPv6高速公路,云网端到端(网络、云、终端等)IPv6改造基本全面完成。”
具体而言,在现网试点方面,2003年中国电信建设国内最大的运营商CNGI网,进行IPv6验证示范;2005年承接了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第一批示范工程;2010年在江苏和湖南打通第一条基于IPV6的电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移动网和固网已全面完成改造,支持IPv6;移动网31省4G、5G核心网用户面均已开启双栈,5G核心网控制面已开启单栈;固网12000多台设备开启IPv6。终端方面,90%以上的可控家庭网关已经支持并开启IPv6,新增手机终端、家庭网关、智能家居终端、物联网终端等默认支持并开启IPv6功能。
解冲锋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信将持续做好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围绕全面建设网络强国的总目标,切实履行电信的运营商和央企双重职责,落实国家要求,从强IPv6网络安全能力、提升IPv6云网端到端能力、提升IPv6云网运营能力、深化IPv6应用改造、推进IPv6技术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六大方面开展工作,加快IPv6规模部署应用,全面提升IPv6发展水平。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电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我国IPv6更好更快发展。
技术创新方面,加快IPv6关键技术的应用及突破。推进兼容性、确定性、自动化、安全性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为网络全面注智,实现网络的自规划、自运行、自适应、自优化。
业务创新方面,联合创新,繁荣IPv6业务体系。与国际组织、高校、设备商、各行业客户、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加强合作;发挥运营商的云网优势,加强对千行百业的赋能,助力典型行业、重点企业打造创新产品。
模式创新方面,内外结合,助推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应用感知型网络,实现运营商自身网络服务模式创新转型;云网能力全面开放,为IPv6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与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双栈网络和IPv6单栈网络
中国移动自2003年开始IPv6技术研究,历时近20年,借助移动网络换代的 历史 机遇突破IPv6发展瓶颈,通过“3G起步,4G同步,5G内生”推动实现移动网络与IPv6同步发展,建成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双栈网络和最大的IPv6单栈网络。
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所主任研究员程伟强讲到,中国移动自研IPv6浓度测试工具,推动IPv6端到端升级改造。截至今年6月底,移动网7.72亿IPv6用户流量占比达41.7%,固网1.69亿IPv6用户流量占比达12.6%。
算力网络时代,中国移动将持续推动IPv6/SRv6创新,构建统一算网IP底座,推动算力网络技术发展。
程伟强表示,中国移动基于IPv6/G-SRv6构建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智能调度的IP底座,支撑算力网络演进;入云+云间+云内网络统一SRv6/G-SRv6极简协议,整合云、边、端、网的基础资源,构建无处不达的算网服务;G-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提供确定连接服务及端到端业务质量感知,深度匹配不同算力间的低时延、高可靠性连接需求;G-SRV6应用感知+业务链提供算+网+应用的连接,实现差异化、可增值的服务。
中国联通:IPv6+1.0实现规模部署
今年1月,中国联通IPv6+1.0运营服务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联通正式进入“IPv6+”时代。在“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暨IPv6+创新高峰论坛”上,据中国联通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部总监曹畅介绍,目前IPv6+1.0已实现规模部署,有力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为网络强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在网络承载能力方面,新建千兆光网、5G网络同步部署IPv6,4G网络、固定宽带网络全部升级改造;应用服务性能方面,已有IDC、云平台、DNS全部完成IPv6改造,新建节点全部支持IPv6;终端支持能力方面,新增家庭网关、家庭智能组网产品、物联网终端全部支持IPv6。结合“三千兆”业务发展,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部老旧固网宽带终端设备的升级替换。
接下来,中国联通通过四方面布局,从外部驱动转向内生驱动,持续深化IPv6+产业升级。“一是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二是增强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全面构建领先的IPv6技术、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网络、平台、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四是凝聚产业链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共赢的强大合力。”
曹畅透露,中国联通2022年IPv6流量占比目标是移动网络45%、固定网络13%;2023年IPv6流量占比目标是移动网络50%、固定网络15%。中国联通将从强化网络承载能力、提升终端支持能力、推进IPv6单栈试点和物联网单栈试点、完成SRv6 40城市改造、推动行业系统IPv6改造五方面践行这一目标。
关注2022智博会|云网为基数智赋能,中国电信助推城市智慧升级自2012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之路已走过了十年。十年时间里,伴随移动互联网、AI、大数据、云场景化落地,不少城市展现发展新姿势,迎来智能化升级。
对于智慧城市,中国电信早有明确规划:将以完善城市感知为基础,串联城市每一个细胞单元;以加强建设城市平安工程为关键,维护保障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建设美好城市为核心,让城市更生态,更宜居;以打造未来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智慧化升级,利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推动实体城市和数字虚拟城市同生共长。 数字道路、数字孪生、数字大脑、城市生命线......这些高科技概念正变得具象,成为现实。中国电信充分发挥“物、网、云、数、智”融合资源优势,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升级,不断开启智慧城市数字跃升之门。云网筑基,夯实智慧城市底座 5G时代,高质量网络体系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电信建成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SA共享网络,5G基站超过78万站,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县城、发达乡镇。建成全球最大的最大的NB-IoT网络,连接规模超1.6亿,是全球首个NB-IoT连接数破亿的运营商。率先开展千兆光网升级,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依托光缆网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ROADM全光网络,以及覆盖国内300多个城市的政企OTN精品网。中国电信打造的天地一体立体网络,构建智慧城市发展高速敏捷数字底座,后续将持续完善陆海空天全域的立体化、广覆盖、高性能网络布局。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从连接为主向云网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基础设施演进,中国电信充分发挥网的基础优势,把握云的发展方向,不断建设云网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演进到云网融合3.0的新阶段,实现网络资源按云所需、网络调度随云而动、云网一体化部署,推动DC、网、算力、云、大数据、AI、安全、绿色等多要素聚合创新,为智慧城市建设构筑“云网融合”的全新数字底座。目前,中国电信拥有794个数据中心,机架50万个,是中国最大的IDC服务提供商,正按照2+4+31+X+O进行部署,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全面承接东数西算的落地实施。 在云网融合基础上,中国电信2021年底发布《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2.0白皮书》提出,依托“1+3+3+1”的标准范式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中国电信物联网大感知平台以及数据、业务、技术三大中枢,为智慧城市夯实基础,持续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白皮书显示,中国电信经过多年的研发和行业积累,储备了130多种基础算子、300多种专题模型、350多种行业模型,能够提供200多种算法服务,同时具备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一体化融合能力,能够深入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打造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数智赋能,多维驱动智慧城市数字蝶变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国电信融合5G、物联网、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托城市泛在感知网、安全承载云和“聚数生智”的城市智慧管理平台,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八大重点,辐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三大应用领域场景,促进城市治理提质高效、民生服务便捷普惠、产业发展精准赋能。 在重庆铜梁,中国电信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平台集中了全区“雪亮工程”、安全生产、校园安保等2.3万个监控视频,接入公安、信访、应急、城管、民政等十几个职能部门信息数据,实现对属地人、地、事、物、情的统筹管理及调度,形成政府管理、民主协同、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新的治理体系。 在深圳,中国电信携手市南山区开展创新探索,基于5G政务专网、5G切片、5G短消息、CIM平台和IoT技术进行智能城市治理,满足百万级城市感知部件数据的安全接入,助力公务人员快速处理事务。在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赛上,南山区 “5G赋能先行示范智能城市治理标杆”项目斩获全国赛一等奖。 在杭州,中国电信携手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了“明厨亮灶”,一道菜从清洗、加工到烹饪、上桌,全都清晰可见,实现了厨房透明化、操作可视化、监督实时化,让监管从政府一双“眼睛”变成群众的无数双“眼睛”,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上海,中国电信携手闵行开发区打造了“首个智云护航示范区”,聚焦园区的招商、企业服务、物业服务等场景,依托电信“5G+云网”综合能力和平台优势,助力园区智慧管理、安全运营、节能降耗,全面提升园区治理和城市现代化水平。 在重庆,中国电信携手渝中在解放碑商圈大力开展“智慧商圈”建设,依托电信5G和大数据建设3D可视化大数据平台,为商圈提供楼宇信息采集、精准智慧招商、线上消费引流等服务。 在北京,中国电信基于5G技术,助力房山政务中心实行远程办公,有需要的群众、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获得 “面对面”服务引导和帮助。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为北京地区“一市八区”打造共十朵政务云,有力支撑政府上云、用数、赋智,切实提升了群众服务、政务处理的效率。 目前,中国电信智慧城市建设遍及全国31省,天翼云已承建20余个省级政务云平台,300余个地市级政务云平台,参与1000余座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务、社会治理、汽车、卫健、交通物流等领域打造了多个标杆案例。开放合作,共创共赢智慧城市新生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 也不能单打独斗,中国电信通过建立智慧应用生态圈,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化水平。 5G赋能千行百业,开启智慧城市新时代。中国电信2019年起成立5G产业创新联盟,聚合产业伙伴探索5G在优政、兴业、惠民等各维度的应用创新,目前5G产业创新联盟成员超过300家,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警务、智慧应急等5G应用场景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智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衣食住行万物互联,构建智慧城市新蓝图。中国电信天翼物联以天翼物联产业联盟、物联网实验室等创新生态为载体,不断做大做强物联网生态“朋友圈”,推动物联网产业链规模发展。日前,天翼物联加入开源鸿蒙社区,将全面开放智慧城市蜂窝终端代码等技术资源与创新经验,深化CTWing OS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对接,携手共同繁荣开源生态,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云端赋能,智慧城市运转“更聪明”。中国电信天翼云携手产业链共建开放共赢云生态,在日前结束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推出了 “云创”和“云汇”两个计划,推动与合作伙伴在产业应用、云边应用和云端应用等方面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应用于城市治理、惠民服务、产经融合、数字政府等海量场景。 智慧引领未来,城市提速发展。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普政、惠民、兴业”的新型智慧城市,助力中国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和长远发展。
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支持什么部署模式分布式。
根据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官网介绍得知,该平台实现端边云数智的结合,支持分布式的灵活部署,赋能产业生态。
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是中国电信针对国际物联网业务所打造的物联网专业化平台。
添加微信尽享优惠
156301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