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二三类经营范围是什么
疗器械公司的经营范围具体的内容依据公司实际的经营业务内容而确定,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三类医疗器械经营(具体项目见许可证),从事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自有设备租赁(不得从事金融租赁),机械设备(除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健康咨询(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心理咨询)等。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
从经营许可证有下列区别:1、一类不需要许可证和备案就能销售,只需要在营业执照上添加医疗器械销售就行了。
二类的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三类的才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一类二类三类经营范围法律分析:第一类医疗器械包括: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不需要申请备案和资质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备案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必须获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质》。第二类医疗器械包括:680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6803神经外科手术器械;6804眼科手术器械;6806口腔科手术器械;6807胸腔心血管外科手术器械。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单位或者个人设置医疗机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和校验;
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指导;
负责组织对医疗机构的评审;
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范围里Ⅲ类的分项都有哪些?三类医疗器械:注射穿刺类;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体液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口腔科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经营范围二:医疗器械的销售,医药技术、生物试剂、消毒液、临床诊断试剂的研发,实验室设备及耗材、医药中间体的研发、销售,化工原料及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并提供生物、医药、化工领域内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
添加微信尽享优惠
156301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