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医疗器械公司经营范围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9-01 05:23:07

二类医疗器械的经营范围: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2、神经外科手术器械;3、眼科手术器械;4、口腔科手术器械;5、胸腔心血管外科手术器械;6、腹部外科手术器械;7、泌尿肛肠外科手术器械;8、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9、妇产科用手术器械;10、注射穿刺器械;11、普通诊察器械;12、医用电子仪;13、医用光学器具;14、仪器及内窥镜设备器设备用;14、医用光学器具、16、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17、医用激光仪器设备;18、医用高频仪器设备;19、物理治疗设备;20、中医器械;21、医用磁共振设备;22、医用X射线设备;23、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24、医用核素设备;25、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26、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不含体外诊断试剂);27、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28、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29、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30、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31、口腔科设备及器具;32、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34、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35、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36、口腔科材料;37、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38、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39、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40、体温计、血压计、心电诊断仪器、医用脱脂棉;41、医用纱布、恒温培养箱,玻璃拔罐器、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

医疗器械按三类分:1、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2、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3、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综上所述,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包括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都属于二类医疗器械。

【法律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考虑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因素。

医疗一类二类三类经营范围

疗器械公司的经营范围具体的内容依据公司实际的经营业务内容而确定,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的批发、零售,三类医疗器械经营(具体项目见许可证),从事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自有设备租赁(不得从事金融租赁),机械设备(除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健康咨询(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心理咨询)等。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

从经营许可证有下列区别:1、一类不需要许可证和备案就能销售,只需要在营业执照上添加医疗器械销售就行了。

二类的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三类的才需要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医疗资源、医疗需求和现有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当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

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可以经营范围

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可以经营范围是二类医疗器械,比如说有6815注射穿刺器械、6820普通诊察器械、6830医用X射线设备、6831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等等。

一般来说这个二类医疗器材的判定应当是先比对所经营的医疗器械是否是存在于这个条例里面的类型。

也就是说经营的范围是这个条例里面的二类医疗器械。

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填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

现在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店销售二类医疗器械,要先办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然后进行网络销售备案。

自2014年6月1日起,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填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符合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材料要求的备案材料。

接收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材料的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场对备案材料完整性进行核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备案,发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法律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向我国境内出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境外注册申请人,由其指定的我国境内企业法人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和注册申请人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可以不提交注册申请人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医疗器械注册审查程序和要求作出规定,并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审查工作的监督指。

󦘖

添加微信尽享优惠

15630121999

添加微信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Email:report_xhlks@foxmail.com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类栏目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