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5万元和10万元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9-18 07:13:05

个体工商户是一种由个人或者是家庭经营的一种公司形式,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个体户并不是真正的公司类型,不需要开银行对公账户,这也是与个人独资企业有所不同的地方,并且还不会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及分红税。#个体工商户#

很多的个体工商户就是如外面的餐馆、小商铺为主,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上个体户就是按照核定征收的方式缴纳所得税的。 核定征收政策主要就是小规模的个人独资企业或者是个体工商户。分为两种核定,一是定额核定,一是定率核定,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核定。 定额核定:直接由税务机构给予企业一个税率来进行征收。比如一个个体户,一个月有50万的营业额,那么只需要缴纳所得税0.6%或者是1.5%左右的税率,相当于缴纳的个税只有3000元左右的税费。

定率核定:按照行业利润率核定,再根据五级累进制的税率计算,基本上核定的就是行业利润率10%,税率基本上就是在0.5%到2.19%之间。在2022年个体户缴纳的增值税就是按照3%的税率征收。享受核定征收之后,我们最后在计算上增值税以及附加税个体户的综合税负就在5%左右。 不同的征收方式,个体户缴纳的税负也是不同的,基本上个体户都是缴纳完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和附加税之后,就不再缴纳其他税了。成立个体户也是很方便简单,基本上各行业均可成立。不管是商贸建筑还是服务类的企业。 税筹星园区政策个税核定,贸易类0.4%,服务0.7%,建筑0.6%,再减半征收,政策稳定,可开对公户。

个体户每月3万还是10万

法律分析:2021个体户核定征收的标准按月营业额收入分为四种。(1)月营业额如果在2万元以下的话,在缴纳的时候是0%;(2)月经营的营业额在2万-5万之间的情况下,对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0.6%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来进行征税,不超过2万元的部分还是不纳税;(3)月营业额在5万-10万元之间,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进行征税,其他的部分征税不变;(4)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的话,此时在征税的时候,对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1.8%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进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个体户核定征收的标准

个体户核定征收的标准具体如下:1、月营业额如果在2万元以下的话,在缴纳的时候是0%;2、月经营的营业额在2万-5万之间的情况下,对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0.6%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来进行征税,不超过2万元的部分还是不纳税;3、月营业额在5万-10万元之间,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进行征税,其他的部分征税不变;4、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的话,此时在征税的时候,对超过2万元的部分,按照1.8%的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税率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

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九)其他收入。

第七条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

添加微信尽享优惠

15630121999

添加微信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Email:report_xhlks@foxmail.com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类栏目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